克劳斯海外资产收购“水土不服” 子公司拟耗资2.47亿元裁员能否改善业绩?|焦点快报
(资料图)
5月24日,克劳斯发布公告称, 公司间接持股的全资子公司KraussMaffei Group GmbH(以下简称“KM集团”)拟在全球范围内精简不超过790个工作岗位,本项目预计将产生约3240万欧元(约2.47亿元人民币)的遣散费、过渡期安置、自愿离职补偿等费用支出。
克劳斯表示,KM集团将充分利用运营成本下降的优势,创新驱动并继续深耕橡塑机械行业领域,持续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KM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橡塑机械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其注塑设备产品在高端和大型设备领域长年位于全球品牌前列,挤出设备产品和反应成型设备产品均为全球行业龙头。
2018年12月28日,克劳斯以60.62亿元的价格收购装备卢森堡(KM集团为装备卢森堡下属最终运营主体)100%股权。但从业绩表现来看,此后克劳斯亏损日渐增多,自2019年起已连亏4年。KM集团的业绩不佳是导致克劳斯业绩亏损逐年扩大的最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克劳斯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8亿元、-2.30亿元、-2.46亿元以及-16.18亿元。四年间,克劳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累计亏损22.52亿元。其中,装备卢森堡(包含KM集团)累计亏损22.29亿元,占比高达98.97%。而在今年一季度,克劳斯仍亏损3.38亿元。
在克劳斯收购装备卢森堡后,公司的高额薪酬也受到投资者关注。Wind数据显示,2017年未收购装备卢森堡时,克劳斯员工人均薪酬为18.55万元,自2018年收购装备卢森堡之后,克劳斯的人均薪酬维持在50万元上下,作为经营负责人的总经理薪酬更是突破千万元。2022年,时任公司总经理的Michael Ruf报酬高达1658.23万元,比同业绩水平公司的总经理薪酬高出许多。
或许是高额薪酬对公司业绩带来了沉重负担,在无法有效改善业绩的情况下,克劳斯采取裁员这种“断臂求生”的方式挽救业绩。公告显示,KM集团拟实施以组织结构优化、组织流程优化、工作岗位精简、降本提质增效为核心的调整计划和效率计划项目。拟在全球范围内精简不超过790个工作岗位。该等岗位为非生产性业务部门工作岗位,本项目预计将产生约3240万欧元(约2.47亿元人民币)的遣散费、过渡期安置、自愿离职补偿等费用支出,KM集团将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在2023年度予以计提。
一位不愿具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经理、注册会计师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遣散费、过渡期安置、自愿离职补偿等费用支出将造成利润表中管理费用增加、净利润减少,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职工薪酬增加,所有者权益表中未分配利润减少,根据公司过往业绩表现来看,上述费用支出将对公司2023年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就目前的形势来说,克劳斯收购装备卢森堡可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里面虽然有经济因素影响,但也与公司在收购标的时考虑不周全有关。因为从公司经营角度来看,海外资产收购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除信息沟通和交流的偏差,也存在地域因素影响,一旦不可控事件出现,那么对收购方来说就很容易陷入被动格局。”北京博星证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首席投资顾问邢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裁员一方面让企业形象大受打击,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人心浮动。不过就发展经营而言,裁掉冗员之后,企业可以轻装上阵,降低生存成本,在提升团队凝聚力的同时也有望提高生产效率,使企业尽快回归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