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二院:以医疗之强助力省会之强
以医疗之强助力省会之强
兰州市卫生健康委强医疗战略推进“健康兰州”建设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雁滩分院投入运营,极大地方便了周边群众就医。
(资料图)
扫码看视频
9月4日下午,记者应约来到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雁滩分院。在宽敞明亮的智能化门诊大厅,兰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席应奇说:“市二院雁滩分院的投入使用,只是兰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六个一以贯之’的重要要求,坚决落实强省会行动、市委十四届七中全会安排部署和‘兰州九问’的实践要求,主动把强医疗融入强省会行动,坚决扛起‘先发力、带好头’的使命担当,聚焦重大项目建设、人才学科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医疗之强助力省会之强。”
聚力重点项目建设
着力增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动能
“医疗卫生事业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我们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千方百计谋项目、争项目、抓项目,加快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席应奇介绍,在省级层面,全力支持推动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市级层面,加快建成运营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口腔医院三家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尽快启动运营兰州重离子医院,积极推动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项目立项实施。县级层面,加快推进城关区人民医院、榆中县第一人民医院、七里河区妇幼保健院异地项目等19个县级医院新建、改扩建项目,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同时,积极争取国家项目。申报“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和“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聚力人才学科建设
着力夯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基础
“人才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市卫生健康委全面实施‘三个一批’人才强卫策略,刚柔并济引才引智,靶向发力育才树才,推动人才建设高端化、专业化、梯队化。”席应奇介绍,到2025年,我市面向全国刚性引进500名左右急需紧缺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和实用性人才,“柔性引进”100名国内知名医学专家,通过兼职、会诊、带教、科研攻关和技术合作等方式带动医院相关学科发展;积极做好本土人才培养,选拔500名中青年优秀骨干到国内外进修学习,及时学习最新先进医疗技术;每年选派5名市属公立医院医疗卫生人才参加省、市出国进修项目,选派100名医疗卫生人才到省内医疗机构进修,50名医疗卫生人才到省外医疗机构进修;培养储备100名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每年开展孕产妇及儿童健康管理培训、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中医药适宜技术师资培训、卫生健康监督执法能力提升培训、医疗卫生行业各专业技能培训等20个项目、20个班次。
同时,着力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重点培育和扶持重症感染、肿瘤、精神卫生、心脑疾病、肝胆胰疾病、妇儿疾病、眼科口腔疾病、老年疾病等防治优势特色专病群,分三年支持建设重点学科70个,推动市二院感染性疾病科和市一院眼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等优势专科创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创建省级重点学科10个。
聚力优化资源配置
着力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获得感、满足感。”席应奇说,根据战略规划,我市将每年确定5个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特色学科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和基本设备配备水平,推动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质扩能。依托乡镇卫生院,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2-3个,形成“县级带中心、中心带一般”的基层卫生发展格局。全面改善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新建村卫生室10-15个。
科学配置医疗资源,发挥公立医院在医疗联合体中的牵头引领作用,组建以市一院、市二院为龙头,妇幼保健机构、二级和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为成员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依托市县医院优势专科,建设专科(技术)联盟,形成特色鲜明、专业互补、错位发展的新格局,畅通转诊渠道,实现同质化服务。
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大力推行基层首诊制,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分级诊疗病种诊疗水平,打造“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和有序就医新格局。同时,不断加强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和县域医学中心建设,实现市县全覆盖,县域检验、心电、影像中心使用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同时,完善省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协调机制。加强省级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协调机制。加强省级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对兰州市的分片包干指导,畅通急危重症转诊绿色通道,切实有效保障母婴安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小东 文/图
(兰州晚报)